
张克山老师生前在备课
那一支红烛燃亮深山40年
――追记淅川县寺湾镇史家沟小学老师张克山
7月18日,淅川县寺湾镇元岭怀村史家沟自然村哭声遍野,挽幛如云,痛哭流涕的人们正在依依不舍地为张克山这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举行葬礼。
为了山里的孩子,张克山老师整整40年坚守在史家沟小学的三尺讲台上。40载春去秋来,他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让这个山村走出了一批批“希望”,演绎了一个完整而感人的红烛故事。如今,58岁的他带着对孩子们无尽的爱,用匆忙的脚步走完了短暂而辉煌的人生,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大写的师魂。
选择
――“我不能让山里的孩子当睁眼瞎”
7月13日,记者一行曾到淅川县采访基层教师风采。当得知根植于深山讲台40年、自愿为无钱上学的学生垫学费、校舍成险房主动带学生到家里上课的教师典型张克山时,记者毫不犹豫地驱车前往。崎岖的山路、教室内指头大的粉笔头和质朴的张老师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这一次采访却成了与张老师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会面。
寺湾镇元岭怀村史家沟是淅川偏远、贫困的山区,交通不便,人口散居在山岭沟壑之间。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元岭怀村因为没有学校,很多孩子没有进过一天学校门。
1961年,史家沟教学点成立,村支书找到刚初中毕业的张克山,说:“山里条件差,缺老师,你回来教娃们读书吧!”
张克山深知知识才能改变山村面貌的道理,他说:“行!我不能让山里的孩子再当睁眼瞎。”从此,他成了一位民办教师,当时月工资仅3元钱。
如果仅为这点钱,张克山或许早就坚持不住了,是山里娃的求知愿望赋予给了他神圣使命。
“孩子们升学走出大山,或是在镇上做买卖,会算账了,他们高兴得像过年。”张克山说,“这时,我就感觉特别幸福,觉得自己是一个少不得的人,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很值得的!因为他们从我这儿学到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