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企业首场对接会签约93.81亿元

上午9:30
今天上午8时30分,合肥市汽车、工程机械、家电行业产业链配套对接会在市政务会议中心8号会议室举行,合肥市主机企业及配套骨干企业抱团取暖,123家主机企业和31家配套企业达成签约合作协议,签约总金额93.81亿元。据悉,这是今年大宗消费品、建材和工程机械、重点产业链配套、电子信息产品等四大专场对接会的第一场。
产业链供需对接解燃眉之急
目前,由于市场需求不旺、企业资金紧张、产品销售受阻、供需信息不畅等问题,导致合肥市汽车、家电、工程机械等支柱产业增势趋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业链配套对接会应运而生。
对接会搭建桥梁——一方是“供”,一方是“求”。这样的点对点无缝供需对接引起广大企业兴趣。今天上午,记者在会场看到,能够坐几百人的会场不仅座无虚席,走廊上还临时架起了不少椅子。“企业都愿意来,我们还控制了人数。”合肥市经信委相关人士称。这样的热情也取得了收获。今天上午,12家主机企业和31家配套企业达成签约合作协议,签约总金额93.81亿元。其中家电行业成为最大赢家,10家主机企业与21家配套企业签约,总金额76.75亿元;汽车行业有1家主机企业与5家配套企业签约,总金额9.7亿元;工程机械1家主机企业与5家配套企业签约,总金额7.36亿元。
合肥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韩冰称,党委政府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组织汽车、家电、工程机械等重点行业上下游企业专场对接,旨在拉近供需双方的距离,缩短市场营销的渠道,提高重点企业配套产品的本地化率。年内将陆续开展地产大宗消费品供需对接,地产建材、工程机械产品招标采购对接,地产电子信息产品对接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缓解企业的供需矛盾,扎实推进地产工业品销售。
企业代表吆喝“抱团取暖”
与其他供需对接会不同,今天参会的全部是合肥本地的主机和产业链配套企业。会上,企业代表纷纷表示要“抱团取暖”,促进合肥汽车、工程机械、家电行业挺过寒冬。
作为合肥工程机械龙头主机企业,安徽叉车集团副总经理都云飞称,包括今天参会的五家供应商在内,众多合力的供应商已在合肥生根发芽,扩大本地配套规模,共同提升研发能力,提高核心生产力。“主机企业是房子,配套企业就是内部装饰,缺一不可。”家电主机企业代表荣事达三洋总裁助理丁峰称,合肥已经形成从产品研发、核心零部件生产、整机制造、售后、物流为一体的完整家电产业链,家电产量也超越青岛、顺德,跃居全国首位,占到全国冰箱产量1/3、洗衣机1/4。“支撑这些的,是广大的供应链体系,整条供应链的优劣,是决定家电企业是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关键。”丁峰如是理解主机企业与产业链配套企业“皮与毛”的关系。
不仅主机企业,产业链配套企业也有话要说。汽车配套企业常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从1999年就开始给江淮汽车提供配套。公司总经理徐辉称,他们的产品覆盖江淮汽车全系列车型,在江淮的销售业务占到40%以上。“得益于给江淮汽车做配套的良好基础和口碑,又取得东风汽车等国内其他车企配套资质。”作为配套企业,徐辉感谢上游整车生产企业给予的无形影响。家电配套企业代表华美广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青称,配套企业的发展,要紧紧跟住主机企业的脚步,提供丰富的产品链,“我们是目前合肥唯一具备吹胀式蒸发器供货能力的配套厂家,这些得益于与主机企业共同研发的结果,也支撑着我们为主机企业提供复合型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