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曙光:大地湾文化彩陶
新石器时代,历史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传说,但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可以考证,彩陶无可替代地成了破解那个时代秘密的唯一天书。今天,走进现代化的彩陶展厅,从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中,我们再一次将目光回溯到了8000年前的一处文化遗址——大地湾。
从天水市出发经秦安县城,往东北方向行驶百余公里,古迹众多的清水河谷地便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大地湾遗址就坐落在清水河下游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的河边阶地及与之相连的缓坡山地上,这里是典型的黄土梁峁地貌,河边阶地海拔高为1458米,山顶海拔l673米,河边至今仍有芦苇湿地。相传那个始创了八卦的人文始祖伏羲出生于古成纪,即今天水一带。虽然我们无法证实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但远古传说与今日的科学发现共同证明这一区域正是华夏远古文化孕育和诞生的重要区域,因此人们把这里视为华夏文化的起源地,这与今天的考古发掘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当吻合的。
而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又与甘肃省博物馆的一次办展联系了起来。上世纪70年代后期,省博物馆计划筹办甘肃历史文物展,其中展示甘肃彩陶悠久历史成为主要展项之一,但属于仰韶文化彩陶的馆内藏品却寥寥无几,距今6000年以前的彩陶更是没有一件。甘肃作为负有盛名的彩陶之乡,面对这种连一次展览都无法满足的彩陶展品单调的局面,促使甘肃省博物馆的文物工作队痛下决心展开新的发掘。1978年夏,文物工作队在秦安县邵店村进行试掘,谁料这一试竟持续了7年之久,直到1984年才暂告结束。1995年,又一次进行了补充发掘。发掘结果远远超出了文物工作队人员的预料,他们不仅打开了大地湾遗址宝库的一隅,发现了我国第一支含有彩陶的考古学文化——大地湾文化,更重要的是将史前文明提前到了距今8000年——7000年,找到了仰韶文化的祖先,也让人们真正看到了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大地湾彩陶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彩陶,大地湾文化不仅是华夏先民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文化,也是世界上时代最早的生产彩陶的古文化之一。
大型村落:初露农业文明的端倪
大地湾考古的初衷是为了研究甘肃境内仰韶文化的面貌,而实际的发掘结果远远超乎人们事前的预料,在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的大地湾遗址上,除了发现中国最早的彩陶外,还发现了农业文明的端倪和大型村落聚居遗址及大型礼仪性建筑的遗存。经过研究人们发现,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依山傍水、土质肥沃,兼有山林河渔之利,为史前先民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先民们起初在离水源最近的河边台地安家立业,随后逐步向山地缓坡扩展,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建设家园,开展农耕,最终形成高居山地上、俯视清水河的大型中心聚落。
从大地湾遗存中发现的黍、粟等清晰可辨的作物标本,人们看到有了固定的居所和生存环境,先民们开始寻求解决“温饱”的办法,由此一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农业的耕作画面开始步履蹒跚地走上了历史舞台,华夏先民所开创的农耕文明的序幕也由此徐徐拉开,并一步步迈向辉煌。如果把大地湾彩陶上一抹抹简陋质朴的红色线条比作一片片初升的朝霞,那么华夏先民开始原始农业的壮观劳作场面就宛如一道道史前文明的祥瑞光芒,照亮了先民负重前行之路。从彩陶的发现,到农业的肇始,再到大型聚落和礼仪性建筑的发端,大地湾文化不仅揭开了距今8000年前甘肃古文化发展的真实面目,还表明甘肃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探索华夏文明起源的最重要区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