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江淮分水岭上,不论是肥东的白龙镇、长丰的造甲乡还是肥西的官亭镇,随便哪户人家,都已经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升级了好几个版本,在和这些农户的交谈中,他们言语之间流露出的是底气和自信,而他们脸上写满的幸福,更有实实在在的实物做支撑,以至于到这里的很多城市居民,都羡慕地问,能不能把我也变成农村人?
长王社区的女主人
在白龙镇长王社区,合肥在线记者随机走进一户,女主人是57岁的金德梅,在这个相当于城里的联体别墅中,金家的居住面积是楼上楼下138平方米。在楼下客厅里,城里人家有的家用电器,她家一应俱全。如果不是女主人在房前空地上栽种的豆角、花生、辣椒和西红柿,大家在这里已感受不到太多的乡土气息。
金德梅老人告诉记者,儿子和媳妇在城里找了工作,一家都搬到城里住了,只有闲暇时,他们才会回来看看。老伴朱永寿在肥东一家公司销售牛奶,她到附近单位做清洁工,一天收入70元。至于她自己的花销,除了每月200余元的水电费,其他基本上能实现自给自足。在长王社区,15个自然村的3337人都集中搬迁到3个中心村,从建房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有线电视,长王社区的居民都像金德梅老人一样,享受到政府补贴......也许在长王社区,或多或少的人还会有“都市梦”,但到过这里的城里人,感受最深的还是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