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将出台系列社会救助政策
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将跟合肥市户籍人员享受同等救助待遇、建立“主动发现机制”避免困难群众“求助无门”、不明身份或无力支付费用的急重危伤病者,将能够获得应急救助……昨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合肥市政府第52次常务会上了解到,合肥将出台系列社会救助政策,合肥市市长张庆军要求,合肥要把社会救助这最后一张安全网织牢织密。
办事服务大厅将设统一救助申请窗口
根据合肥即将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合肥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将依托现有服务大厅,设立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的窗口。
合肥将提供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配套,诸如,为特困供养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生活照料、疾病治疗和办理丧葬事宜等;对因自然灾害影响正常生活的人员,将确保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对教育救助对象则采取减免学费、课本和作业本费、伙食费、住宿费、课外教育活动费等;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成员,不挑不减5个工作日安排上岗。
“对被救助人员要做到不重不漏,在这个方面上多花点钱是值得的。”张庆军表示,合肥要把最后一道安全网织牢织密。
合肥市将设立应急救助基金
出现急病重病、无力支付费用的患者,将不会因为没钱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合肥将设立全市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给予应急救助。
合肥市还将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扩大医疗救助覆盖范围,提高救助比例;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合理确定救助比例和封顶线,进一步减轻重病患者家庭的医疗负担。
持居住证将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合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之前出台的临时救助政策相比,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有几大突破值得关注。
即将实施的新救助政策中,临时救助对象即包括合肥户籍人员,也包括已在合肥取得居住证但是非本市户籍人员。
在合肥未取得居住证,符合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件的,将由救助管理机构提供临时食宿、疾病救治、协助返回等救助。
平度老人被饿得“皮包骨头”,一度引发热议,不少人质疑为什么申请低保要“被发现”。合肥市力图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新的救助政策将受理方式改为个人申请与主动发现两种方式,将充分发挥村(居)民委会等基层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建立主动发现上报和快速响应机制。
另外,合肥还将在审批环节增加紧急程序,防止在紧急情况下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和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在救助方式上,还增加了实物救助和提供临时住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