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将成安徽服务业发展“双核”之一
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也是衡量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日前,《安徽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未来全省服务业发展将形成“双核一带三区”的空间格局,“合肥高端服务业发展核”成为一大看点。
将诞生20家全国服务业500强企业
在过去的五年,安徽省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总量实现了翻一番。尽管如此,受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化水平、政策支持等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安徽省服务业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例如,服务业占GDP比重低于全国11.4个百分点,居全国后列。
五年之后,安徽省服务业将是什么面貌?《规划》给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安徽省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2%;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力争达到44%。与此同时,服务业领域研发投入快速增加,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较快增长。到2020年,入围全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力争达到20家,新建国家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0个、省级项目100个,培育100个省级以上知名服务品牌,“安徽服务”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
按照《规划》,安徽省将基本形成适应服务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府服务管理模式,服务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10亿美元。
合肥高端服务业将成“双核”之一
在安徽省服务业“跨越”的历程中,省城合肥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来说,安徽省服务业将形成“双核一带三区”空间格局,“合肥高端服务业发展核”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发展核”成为两只“拳头”。
什么是“合肥高端服务业发展核”?《规划》的定位是,瞄准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加速高端服务业和新兴业态集聚,推进服务业品牌化、信息化、国际化,强化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全省服务业提升能级,加快向服务经济转型。到2020年,合肥服务业增加值超过5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0%,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服务业重大集聚平台,努力建设成为中国软件名城、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和全国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
去年,安徽省曾出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五个一”行动计划》。在此次《规划》中,“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发展核”的地位再次被强调。到2020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将建成以文化旅游服务为特色、高品质、国际化的服务业示范区,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
此外,“一带三区”分别是皖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两淮一蚌服务业引领转型区、阜亳宿传统服务业优化提升区、大别山特色服务业加快培育区。
鼓励开展景区门票权质押融资
到2020年,安徽省要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超过20个,新增国家5A级景区8家,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单位10个,力争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7%,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前十、中部前列,基本建成旅游强省。
旅游服务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如何解决各类景区发展中投入的问题?对此,《规划》提出,安徽省将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整合各级各类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信用保险保单质押、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质押、保理等金融服务,大力推广“税融通”业务,建立和推广“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信用增信融资”模式,支持服务业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和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进行融资。记者了解到,安徽九华天池风景区就曾试水门票质押融资,业界表示有助于形成良性的滚动融资循环。
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安徽省还将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和交换机制,实现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公开和资源整合共享。同时,建立完善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加强诚实守信和违法失信行为信息公开,推进跨区域、跨部门信用联动奖惩,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信用环境。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罗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