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8名学生荣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合肥在线讯(记者 王旭 文/摄)少年强则中国强,9月17日上午,在“全国双创活动周”合肥分会场上,作为主场活动之一的合肥市第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仪式隆重举行。在热烈的掌声中,俞浩然、乔一涵、韦民、聂振航、朱一珂、周振宇、李陈如、邵怡然共8名青少年学生被授予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本次颁奖大会还隆重表彰了78名合肥市2017年优秀科技辅导员,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开始,合肥首次设置了市长奖提名奖,今年也有8名同学获得了市长奖提名奖的殊荣。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早在2003年,合肥市就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首次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每年评选一次,每年奖励不超过10人。该奖项的评选表彰,充分体现了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教育,重视科技创新,重视人才培养,为合肥市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文化,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科技后备人才,也对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颁奖仪式上最小的获奖选手只有11岁,是来自合肥市南门小学五年级的邵怡然同学。邵怡然的获奖作品是可分离健身自行车支架,年仅11岁的邵怡然在4年级开始接触科技创新方面的学习。说起为什么会想到做这样的一个发明创造,邵怡然告诉记者,因为自己特别喜欢骑车,可是每到下雨天或者寒冷的冬天就不能出去骑车了,还有就是每次都要把自行车从楼上搬下来,很不方便。如果有这样一个装置,把自行车架在上面可以骑,同时自行车从装置上取下还可以正常使用,不影响自行车的骑行功能。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才有了邵怡然可分离健身自行车支架的创作。

合肥市南门小学五年级的邵怡然同学

获得此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孩子们虽然年龄各异,但是都是因为热爱,因为对科技的好奇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来自合肥六中的李陈如同学,这次的获奖作品是干湿两用的粘附材料,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发明,李陈如同学告诉记者,是因为自己酷爱蜘蛛侠系列的电影,想到任何时候蜘蛛侠都可以飞檐走壁、化险为夷,所以就想如果有这样的材料可以安装在特定的机器人身上,未来可服务于地震搜救、市容服务等方面。

每年一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目的是促进青少年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活动的参与,使广大青少年初步领会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其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